找到相关内容148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入唐求法:铸造新罗僧侣佛教人生的辉煌

    残赑屃存在,与此相联系,金州新罗寺的建造是否夹杂新罗寺院建造方式,抑或因为有新罗僧侣参与才如此?因没有文献史料佐证,实在难于做出准确论断。   元和十二年(817),时为江州司马的著名诗人白居易,与友人...

    拜根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2767564.html
  • 山西太原西山大佛——一个穿越千年的尘世梵歌梦

    传称此处为古“并州大岩寺”,这与《续高僧传》所载“并州大岩寺”是一致的。  这一论断随之引起日本佛教界高度重视,2007年4月19日,日本友人栗三直隆先生组团来到太原瞻礼西山大佛,并带来他多年考研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50567662.html
  • 韶州灵树古刹遗址考

    七月九月两次赴韶关曲江考察先后参加者有友人邓嘉乐先生、中山大学地环学院彭华教授。  考窄得到韶关市许多单位及个人的支持帮助,他们是:韶关市政府民宗局蔡昌芳局长、史志办的吴土清主任、丹霞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...

    仇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52567684.html
  • 从“朱陆”到“儒释”:清代思想史的另一种可能性

    惧”,而不就选。他“年二十余治先儒书,以明道先生为的,而兼通考亭、象山、阳明、梁溪之说。”年轻时曾从友人薛家三听闻佛法,入京应试时结识好佛书的瑞金罗有高(台山),后又结识同好吴县汪缙(大绅),相互切磋...

    张志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0967986.html
  • 作为方法的印顺:问题意识、诠释效应及其它

    刻板印象(sterotype)?这是一个需要深切反省的问题。  友人黄夏年先生近年来整理出版的《美国佛教期刊集成》蔚为大观,对于推进近现代佛教研究功德无量(我甚至半开玩笑地对他说,这是他迄今为止最重要...

    宣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0668194.html
  • 梵境寺与生身舍利——兼答李先生问

    友人西野郭居士。惠以是解。如不涉海而得摩尼。欣庆无量。于中恍惚有省解处。而实不尽通达。时诣青塔无纹师座下讨论之。及遍历暹公等。诸师讲肆。兼同参辈相与折衷。得味渐深。嗜好无厌。颇领万法惟心之旨。然智见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1368629.html
  • 新唯识论三论判

    新唯识论三论判  周叔迦  序  余昔年遍读三藏,而独苦唯识之书难读,闻黄冈熊十力前辈,方授《唯识论》于北庠心向仰焉,只以缘悭,无由请益。既而余授唯识于北庠之翌年,熊君自南来,讲说其所著《新唯识论》。余购而读之,未竟,友人有以刘定权君之《破新唯识论》见遗者,熊君因复有《破破新唯识论》之作。纵观三论,始知熊君非真见道者。夫人情各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,熊君之作,若名之曰《熊子哲学》,则余何敢置一辞?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5068670.html
  • 略论儒佛会通与两宋理学思维的基本向度

    哲学、新思维的兰因絮果。以后象山心学,就是在明道一系,经由谢上蔡、王信伯、张横浦等,辗转引介而形成者。   朱熹的启蒙师如二刘胡等,无不入佛。朱熹早年也“出入于经传,泛滥于佛老。”他在与友人的书信中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4270738.html
  • “佛学网络数据库”的建构过程与内容简介

    外文资料,因而为收集这些书目则需花费相当的心力。外文的佛学书目主要由释教授从海外学者友人获得协助,或从国外图书馆联机查得所需资料。国内,大部分资料则来自中华佛学研究所及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的图书馆。  ...

    杜正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92370781.html
  • 秦代已流行佛教之讨论

    友人处借  读一过,觉得此问题,表面史料固非常贫乏,但其内涵又颇  为广泛,且是先秦西北交通一重要表示,国内外学人着手者  尚鲜,爰提出管见若干。初非达到研究地步,不过藉供将来  进一层探讨者之备考...

    岑仲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21370900.html